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4:30    次浏览
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已经过了,霜降过后,天气转冷,昼夜温差变化增大。中医认为,秋天气候变化过于急骤,加上人体正气不足,抵抗力下降,易受燥邪入侵,出现一些易发的疾病。 感冒早、中、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,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,抵抗力减弱,就会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,因此秋季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。 消化系统疾病秋季病菌繁殖快,食物易腐败,是细菌性食物中毒、细菌性痢疾、大肠杆菌肠炎、冰箱性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;同时秋季也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,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,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,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,出现反酸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症。 心血管疾病天气变凉,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,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血压高。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,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,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。晚秋季节,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。 哮喘秋季空气干燥,过敏源也比较多,常引发哮喘。有哮喘病史的中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。 皮肤病秋季皮肤水分易流失,从而降低皮肤的屏障功能,易出现皮肤过敏问题。秋天是大闸蟹等蟹类美食上市的季节,与此同时,医院皮肤科因吃虾蟹过敏的病人也会增多。这主要跟病人的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有很大关系。虾蟹类食物中的异种蛋白质含量很高,性寒且带湿毒,属“发物”,皮肤病患者或皮肤易敏感的人不宜吃。 关节炎天气渐寒,这时候大家都说秋冻,就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。其实说秋冻并不是简单的穿的少就是秋冻,这个主要是针对健康的人,如果有关节问题病史的人,这个季节一定要提前做好关节的保暖措施。 肺炎秋燥症入秋时节,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,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位是肺部,表现为咽干口燥、鼻炎鼻痒、便秘等。 精神抑郁症秋季落叶凄风,易使人触景生情,特别是老年人易产生垂暮之感,诱发消极情绪,很容易患上抑郁症。会夜不能寐,一点小事也会感到揪心得很,情绪抑郁、沮丧、烦躁、焦虑,对以前感兴趣的事不再感兴趣,有自卑感和失落感,不愿与人交往。 看来秋天是个多事之秋,很多疾病都容易在这个季节复发,日常保健工作我们就要做好了,预防疾病大概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。补水秋季,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无处不在的秋燥,很多人都发现自己会在早晨起来的时候感觉到口渴,而且皮肤也会变得比较干燥,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秋燥。防秋燥,首要就是要保护人体津液,最简便的一招就是多喝水,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,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。秋季喝水,可用“朝盐水,晚蜂蜜”的方法。即早上空腹喝一杯凉的盐水,睡前喝一杯温的蜂蜜水,既能补充水分,还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,有益身心健康。 饮食调理秋季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重中之重,所以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搭配,以清淡为主。秋季适合多吃些清淡可口的饭菜,可让人心情愉悦,忘却疲劳,因为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,使人更加困卷。特别不要吃辛辣食品,以防上火,另外,吃得过饱也会造成胃部负担。特别是晨起,可多食粥,可以起到一个益胃生津,对于护肝益肺都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益处,比如:黑芝麻粥、银耳冰糖糯米粥、百合莲子粥等。 锻炼秋高气爽,气温适宜,经常运动,不仅可以调心养肺,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,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免疫力。秋季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,运动能给身体以良性的刺激,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,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,从而让身体更容易适应进入冬季后的气候变化。而且适度的运动对增加人体的肺活量,促进呼吸道循环也有一定的帮助,像登山,散步,秋游等都是不错的选择,一来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,二来也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。 适当进补秋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,很多人都会选择在秋季进行食疗滋补身体,可以多进食些如蜂蜜、芝麻、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,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,可防止秋燥对人体的伤害。也可以选择补充一些身体所需的营养素,如蜂胶和灵芝孢子粉可以保肝护脏、抗肿瘤、抗衰老及调节内分泌,番茄红素和植物甾醇可以提升免疫力,增强身体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和抗病能力,可以根据身体情况,选择适合的食品来进补。 秋天到了,冬天还会远吗?小伙伴们,注意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哦~